6首清代诗歌巅峰之作,通俗易懂,家喻户晓,多首入选教科书
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
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先生曾说过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”,意思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最发达的文体。
其中诗以唐称,词以宋称,曲以元称,也就是我们嘴里常说的“唐诗、宋词、元曲”。
而现在我们会在唐诗、宋词、元曲之后再加一个明清小说。
这让很多人有一种错觉,明清是不是没有什么人写诗了呀?
其实不然,只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,自唐后,诗歌就开始从顶峰慢慢往下走。
到了元明清时期,唐宋前辈们的光芒太耀眼了,后人写诗想要超越他们,难如登天,所以才会显得明清诗坛比较黯淡,而小说戏曲等民间俗文学开始比较知名。
虽是如此,但在我们现在来看清朝的诗歌,其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,而且这些作品近乎于白话文,没有太多典故,非常好阅读理解,这也是清诗最大的特点。
今天长风就精选6首清代诗歌和大家一起赏读,它们都是经典佳作,并且其中好几首都入选了语文教科书,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诗歌作品。
1
《舟夜书所见》
查慎行
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
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。
这首五绝四句全部用来写景,既有静态的清冷,又有动态的灵动,作者轻描淡写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夜景图。
全诗没有显情露意的字眼,其营造的意境丝毫不输唐诗名篇,让读者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这首小诗也入选了了小学语文课本,成为中国学生必背诗词之一。
多提一句,作者查慎行是当代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先祖。
2
《苔》
袁枚
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。
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
这首诗意境优美,风格独特,意思也非常清楚:阳光照射不到的背阴处,苔藓照样能蓬勃生长;即使苔花小如米粒,依然可以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。
此诗歌颂了苔藓虽常日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,但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、自身弱小而丧失生发的勇气,反而努力生长,并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。
作者把苔藓人格化,把诗人的感受、情绪融入到苔藓的塑造中,其主旨恰恰契合了现代读者的心理诉求,这也使这首诗能够成为独树一帜经典作品。
3
《村居》
高鼎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清朝的诗歌,怎么能少了这首诗人闲居农村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。
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,描写的是草长莺飞、绿柳拂堤的明媚春景。
后半部分写人,镜头对准的是活泼可爱、散学归来的儿童 。
无论写景还是写人,在作者笔下,都非常完美和谐,更是洋溢着欢快的情绪,每读一次,都被诗中这美好的情绪所感染。
4
《己亥杂诗》其五
龚自珍
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《己亥杂诗》是一组自叙诗,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,共315首,这一首是其中的第五首,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,因为这首诗入选语文教科书。
这首诗前两句作者以天涯、日暮、落花来描写自己内心那一片浩荡的离愁。
后两句作者以落花自况,来赋予自己那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,最后更是借落花立言,向春天大声发出自己的心声,就是为了国家,为了人民,为了这世间处处繁花,不惜献身化为春泥。
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,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,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那百感交集的状态。
5
《论诗五首》其二
赵翼
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这首诗直来直往,没有一句让人费解,这让人一读便明白其大意。
第一句是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他们的诗篇数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。
第二句却来石破天惊的大转折,居然说出李、杜的诗篇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,接下来的两句就告诉我们了,原来是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,就是肯定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,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,领导着当代的诗坛,开一代新的诗风。
作者把抽象的诗歌理论用易诵易读、醒人耳目的诗歌艺术形式表达出来,不愧一首优秀别致的论诗作品。
6
《竹石》
郑燮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又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,作者是郑燮,就是我们口中的郑板桥,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,而画兰竹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,所以这首诗也是一首题画诗。
诗的前两句是描写竹子立根破岩、顽强生长真实的生活习性,充分表现了刚毅的性格,为后两句做好铺垫。
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,进一步来表达了竹子不惧风吹雨打,不怕霜寒雪冻,无视环境压力的那从容气概。
这首诗语言通俗、形象鲜明,诗风洒脱,诗人借写竹子的天赋禀性,来表达自己那坚定顽强的刚劲风骨,像是信笔挥洒,而又铿锵有力,颇有豪放余味。
这六首清代诗歌,您上学时学过几首呢?
END
图片来源于网络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